多倫多佛光山參與大學跨宗教研討會 探討以佛法對心靈關懷的現實意義

March 20, 2025

(人間社記者 Nancy Huang 多倫多報導)

3月20日,多倫多大學維多利亞學院伊曼紐學院(Emmanuel College) 舉辦為期兩天的「轉傷痛為智慧:以佛教視角為主的對於“道德創傷”的認識和療癒跨宗教研討會」,由學院院長HyeRan Kim-Cragg教授指導,Henry Shiu博士和Dr. Jennifer Bright主持,逾50位學者和宗教人士參與實體和線上。HyeRan Kim-Cragg院長在開幕致詞中回顧伊曼紐學院在跨宗教對話上的努力,並強調該院佛學課程設立十週年的重要性,期待透過此次研討會促進宗教交流和佛教對於社會關懷的應用。

道德創傷(Moral Injury) 指個人在見證、執行或未能阻止違背自身道德信念的行為後,所產生的內心衝突與痛苦,並常伴隨愧疚、懺悔與價值觀的扭曲等心理問題。隨後,學者們探討軍事、醫療、性別壓迫等領域的道德創傷,從基督教、伊斯蘭教和回教等角度對此議題的看法。本次研討會促進跨宗教對話,讓與會者深思如何透過慈悲和正見回應現代社會的倫理挑戰。

多倫多佛光山住持覺凡法師受邀發表演講,以星雲大師開示的六度波羅蜜和五戒的精神意涵,解說透過佛法轉化道德創傷,將痛苦化為慈悲與智慧的行動;並結合Dr. Lewis Lancaster對於慈悲的定義強調:人間佛教不僅提供倫理指引,更透過慈悲與實踐來達成自我療癒與社會關懷;其精神在於「轉苦為樂,轉知為智,轉迷為悟」,透過修行與行動將痛苦昇華為助人的力量。如菴法師隨後帶領現場禪修體驗,引導與會者透過正念靜坐與呼吸調息,找到安定與智慧;並以星雲大師的法語分享,期勉大家要把禪修融入生活。

隨後,多位學者發表論點:學者Marcin Fabjanski以阿姜·蘇奇陀(Ajahn Sucitto)的森林禪修傳統,探討道德創傷的身心影響,並分享如何透過專注與釋放技術促進療癒。Dr. Eleanor Pontoriero則從性別壓迫的角度,探討女性如何因社會不平等而經歷道德創傷,並批評將業力作為合理化壓迫的藉口,強調當下行動的重要性。該學院副院長Linda Hochstetler則探討在醫療領域,醫護人員在臨終關懷與安樂死決策上的心理壓力,並提出透過社群支持與靈性關懷來緩解創傷的可能性。

下午場由Dr. Pamela McCarroll與Dr. Nazila Isgandarova分享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對道德創傷的理解,探討如何透過信仰、懺悔與社群支持來面對心理創傷。隨後,軍事牧師Stephen Morris分析戰爭中的道德困境,護士Melissa Perez探討醫護人員在系統性不公下的無力感,並分享神經科學研究如何證明冥想與正念對心理療癒的影響。Afraz Baksh則探討伊斯蘭教如何看待道德創傷,並舉例現實生活中的兩難選擇,例如在面對職場道德困境時,是選擇留在體制內努力改革,還是離開以維護自身價值。他強調伊斯蘭教的療癒方法包括尋求正義、倡導社會公義,以及透過禱告(Salah)和懺悔(Dua)來達到內心的平靜與社會的支持。

當天最後的佛教新書發表,Sumeru出版社的執行長John Negru致辭表示,感謝各界對於該出版社的支持,特別感謝佛光山提供的很多資源;也表示“人間佛教”的理念將日益為大家所認識和探討。

本次研討會透過佛教、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視角,探討如何以慈悲與智慧回應道德創傷,並在人生困境中找到成長契機。第一天研討會圓滿落幕,與會者會後進行交流,紛紛表示獲益良多,期待未來能有更多跨宗教對話與合作,共同探索心靈療癒與倫理實踐的應用和結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