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倫多佛光山心靈關懷專案培訓 義工投入社會關懷 發心撒播慈悲種子

March 8, 2025

(人間社記者 陳雪 多倫多報導)

多倫多佛光心靈關懷組於3月8日下午在道場舉辦培訓,正式啟動2025年度心靈關懷組的系列課程。當天內容以「聆聽技巧」為主題,旨在提升學員心靈關懷的核心能力,共吸引了來自不同背景和年齡段學員參與,包括資深義工、在讀多倫多大學研究生以及曾從事法律職業及熱心於長者服務等23名專業人士。接下來的三次課程中將深入探討溝通技巧、同理心及慈悲心,以及道德和照顧自己等主題。

此次培訓源自於疫情期間,住持覺凡法師倡議成立心靈關懷小組,邀請具有心理治療及心靈輔導資格的資深義工湯陳嘉敏(Stephanie Hong)籌劃,在過去的5年間持續為監獄、社區、長者中心及個人進行義務服務。基於道場未來半年之後將與多倫多大學Emmanuel College的心靈關懷課程、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的Delton Glebe Counselling Centre的合作,以及滑鐵盧大學佛學和心理有關領域的聯結而規劃了該系列培訓。

授課的專業講師,除了Stephanie Hong,也有在此領域近10年的Erica Wan博士帶領。Erika Wan老師的加入,以其豐富的專業背景和實務經驗,為團隊注入了新的活力,不僅拓寬了視角,也使學習體驗更加生動,引導學員掌握如何以具體的方式關注人們的內在精神需求。全程採用英語和粵語授課(提供國語同步翻譯),內容著重為學員創造一個安全、尊重和支持的學習環境,鼓勵學員之間的有效互動與成長。

知觀法師表示,Stephanie Hong在道場服務超過30年,發心以佛法智慧和慈悲精神關懷需要的人士。勉勵參與的大家要從佛法之五蘊觀看到心靈關懷的重要;要學習換位思考,以更開放的心態理解他人,以慈悲和包容看待他人。

課程過程中,學員們通過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擬進行換位思考。運用「意譯」、「澄清」和「鼓勵」等要素,理解並回應傾訴者的感受。在提供關懷時,必須從對方的角度出發,放下個人預設立場,避免過於有目的性或急切回應。在學習之前,學員曾認為了解他人情況可能會被視為多事或打聽。然而,帶著同理心去體察對方的內心需求則可以「轉識成智」。幫助他人時,應根據不同對象(如長者或年輕人甚至少年)和場景,採取合適的溝通方式,以便更好地建立聯繫,提供關懷和支持。許多學員表示,這次實戰演練幫助他們發現了聆聽中的盲點,讓他們明白真正的聆聽不僅僅是聽對方說的話,更要關注對方的情緒和需求;這種實戰演練幫助他們發現了聆聽中的盲點,比如可以用眼神和肢體語言傳達關懷,收穫頗豐。

當天課程結束時,老師們肯定了學員們的進步,鼓勵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練習,將所學技能運用到現實情境中,以培養更穩定的心理支持能力。期待未來將繼續為更多的人提供支持與幫助,促進心靈成長和社會福祉的提升。